材质介绍: 新疆金丝玉主要产于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方圆100公里。因为它产于古丝绸之路,玉石为金黄色,内部带萝卜纹因而得名"金丝玉"。金丝玉是近几年来才被发掘出来的,但是它的形成却经历了几亿年。色彩丰富,以黄、红、白三色最为普遍,原石多为三色交错,偶然夹杂灰、黑、紫等色块。这种多彩恰好让"巧色"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。
【滴水成禅】
原石为冰皮黄心,半透明的灰皮下沁出茵熏的黄,质地细腻凝结。雕者跳脱常规,以艳丽的黄色为底,将大部分的笔墨用于雕琢冰皮,通过黄与灰强烈的色彩碰撞,凸显冰皮的淡墨之色,为作品添了几分墨韵。
冰皮化作几杆出水荷叶,高低错落间颇有韵律。或枯或荣自有变化。一僧端坐于初荷之上,抬头望着那即将枯败的荷叶尖那将落未落的一滴清露,陷入沉思。僧者采用意象化的手法,模糊了五官与肢体,颇有一番禅韵。
在水滴的正下方,一杆清莲于残荷的孔洞中而出,亭亭漫芳。整幅画卷的最下方,两尾游鱼蹁跹而行,尾鳍曼妙多姿。
作品的背后是田田荷叶,漂浮水面随波而动,几尾游鱼穿梭其间,分外逍遥。整件作品极具禅之韵味。
【高山仰止】
原石表层包裹着一层灰皮,并伴有笔墨之纹理。剥去石皮后,其色彩颇为独特,一道半透的白横贯晕染的墨色,恰如远黛初雪。其质地凝结,有通透之感。
黑白二色乃为太极阴阳之色,颇具道之色彩,遂将之设计为老子悟道这一题材:起伏的山峦中,最为高耸的那座便是仙人之道,老子身化高山,肩为山脊,须为流瀑,融于天地,静与自然。其仙人之势高山仰止,心向往之。
两侧的山石上雕琢几株小树,让两侧显得不那么单调。更具巧思的是,雕者于流瀑之下安排了一苦修僧者,飞流直下,其冲击之猛,常人所不能忍,可见悟道成仙之艰辛。
苦修的僧者与化身巍峨高山的老子相互映衬,愈显人之渺小,道之高远,情感上的呼应,让作品有了高山仰止的情怀。
【玉堂春】
原石由红、黄、白三色构成,粉嫩的色泽颇为喜人。其形细窄狭长,雕者依形而作,将其化作半朵含苞的玉兰花。
玉兰又名玉堂春,高雅莹洁,有诗曰:“霓裳片片把春报,雍容华贵玉堂春。”雕者借白色的玉肉,于半开的玉兰花中安排了一雍容华贵的美人。
美人的面容恬淡,有着玉兰之清雅。轻纱覆体,纱之轻薄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影影绰绰间,勾勒出那曼妙妖娆的曲线,带着一丝慵懒自蕊中而生。
那一颔首的妖娆,透着无限风情。红色为巧,化为娇嫩的花蕊、翩飞的蝴蝶,还有那美人椒乳上的一点红缨,为作品增色不少。
作品背面轻勾几笔,再现了玉兰之本色形态,线条流畅,带着几分从容优雅。
【清风雅韵】
原石有着羊脂白玉之洁,却又比白玉多了几分通透。其形规整,雕者稍加修饰便成了一块手牌。
这样的材质,配以雅趣的题材颇为适合。雕者采取浮雕和镂雕相结合的手法,上部开一圆窗,细致镂出三片形态不一的银杏叶那飘逸的身姿,窥一角而知全貌:窗外许是一棵高大的银杏树,一阵秋风扫过,树枝摇曳,片片银杏叶飘落,荡漾着一片浓浓秋意。优美的构图,凸显了空间透视的美感。
由银杏叶展开联想,我们不禁想到了江南水乡。自古江南多才子,案牍雅玩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景。雕者于窗下浮雕一太湖石盆景,力求将太湖石的“皱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淋漓展现。这一元素的加入,让作品更为饱满的同时也多了几分文人气息。
作品的背面,保持了简洁的风格,只于圆窗下浅刻两片飘落的银杏叶,与窗中的银杏叶相呼应,无限延展想象的空间。
整件作品非常地干净利落,颇具清风雅韵。
以上作品为宝工坊原创作品,版权归【宝工坊】所有,转载需标明出处。
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,联系客服购买:微信号:820500516 
|